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21〉


景德鎮在歷史上就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城市、歷史上與漢口鎮、佛山鎮、朱仙鎮並列為中國四大名鎮,下轄樂平市、浮梁縣、昌江區和珠山區、總人口160多萬人、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中國甲類對外開放地區,早在戰國時期景德鎮就開始製造陶瓷、唐代製瓷業已初具規模、宋代有了很大發展、因造御瓷得到皇帝的賞識、宋景德元年〈1004〉趙恒〈真宗〉將年號賜封給景德鎮而名揚天下、此後歷朝皇帝都在景德鎮設御窯、製作皇宮專用瓷和外交禮品瓷,1278年元朝建國初年就在景德鎮設置浮梁瓷局、是全國唯一的一所為皇室服務的瓷局、明代御器廠的建立滿足了皇帝宮廷用瓷的需要,清代的景德鎮瓷器、不僅繼承明代的工藝和品種、而且還出現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鼎盛,清末民初以程門、金品卿、王少維等為代表的淺絳彩瓷、追求簡約淡雅的清新風格、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文人畫派開創了一代新畫風

106312日星期日行程第3天、1244抵達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是景德鎮目前唯一的5A旅遊景點、車停景區門口集散廣場、預計參觀2小時、時間不是很充份、經過“昌南印象廣場”和“風火仙師廟”、參觀了“小器作”和“粉定作”工坊、整個博覽區賞心悅目、只是雨一直下著討厭,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標榜世界因瓷而精彩、人類因瓷而文明的陶瓷文化、門票95元人民幣、開放時間08001700、導遊帶領參觀製瓷作坊後就放牛吃草、我依當時自由參觀的順序整理遊記

我們繼續遊走歷代古窯展示區、是復建的古窯群、這些復建古窯營造的歷史和科學依據主要有三點:一是景德鎮的歷代古窯遺址遺存、二是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等陶瓷歷史文獻、三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傳統的攣窯技藝,通過復建和復燒這些古窯、不但能夠復燒出具有極高商業價值的高端仿古瓷、再現景德鎮古代特有瓷窯燒成實景,還使得古窯的營造技藝、燒成工藝在動態生產中得到傳承,同時古代窯爐燒造過程中把樁、馱坯、架表等手工技藝也得到保護與傳承

“宋代龍窯”是中國傳統陶瓷窯爐之一、窯爐依山勢傾斜砌築、形狀似龍而得名,龍窯結構簡單、分窯頭、窯床、窯尾三部分,窯頭設有單獨的火膛、其餘燃燒室均在窯床的通道內、投柴口設在兩側窯牆上的拱腳處對稱排列,優點是造價低、裝燒量大、並可充分利用餘熱、利用自然山坡建造火焰抽力大、並可形成燒造青瓷和影青瓷的還原氣氛,景德鎮湖田、瑤裡、麗陽等多處發現有宋代龍窯遺址

 
 
 
 
 
 
 

“元代饅頭窯”是景德鎮宋元明時期使用的典型瓷窯之一、以窯形近似饅頭而得名、有的饅頭窯窯床的平面呈馬蹄形、故又稱馬蹄形窯,饅頭窯屬半倒焰式窯爐、火焰自火膛噴向窯頂、再倒向窯床、煙氣從排煙口、豎煙道、經煙囪排出窯外、燒成溫度可高達1300度、並可形成還原氣氛,經景德鎮窯工的不斷探索、元明饅頭窯的營造技藝和燒成技藝、達到中國傳統瓷業此類窯爐的最高水準

附近有“唐英紀念館”、唐英(1682—1756)清奉天(今遼寧瀋陽)人、隸屬漢軍白旗、清雍正6年(1728)起奉命駐景德鎮御廠任協理官、前後20多年管理景德鎮御廠,致力於製瓷工藝的研究、仿古創新均獲得巨大成就、所督造的瓷器稱“唐窯”,所著陶成紀事、陶冶圖說及陶人心語、均為研究景德鎮製瓷史的重要文獻、為緬懷前賢、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特建立唐英紀念館

回程路過“清代鎮窯”整修中、“宮廷陶瓷”是手工製作體驗中心、我們來到“明代葫蘆窯”、是景德鎮葫蘆形柴燒瓷窯的簡稱、古人說其窯形似臥地葫蘆前大後小、葫蘆窯為景德鎮特有的瓷窯、最早出現於元末明初、直到清初出現蛋形窯(鎮窯)後才逐漸停止使用,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對景德鎮的葫蘆窯有專門的文字記載並配有插圖、明代葫蘆窯兼備宋元時期龍窯和饅頭窯的優點、燒成技藝有長足的進步、對明代景德鎮製瓷業發展和清代鎮窯的形成有傑出的貢獻

 
 
 
 
 
 
 
 
 
 
 
 
 
 
 
 
 
 
 
 
 
 
 
 
 
 
 
 

“明清御窯”是六式窯、以燒製品的不同而命名,青窯燒製小件青花瓷、龍缸窯燒製大龍缸、風火窯燒製多品種瓷器、色窯燒製高溫顏色釉瓷、爁熿窯燒製中低溫瓷、閘窯燒製閘鉢,看了一堆已經無法消化、出來後在“宮廷陶瓷”前拍照、對面有涼亭、涼亭中有古井一口

景區內發揮特色、將一些做壞或損壞的產品當裝飾品、而且到處都有、又路過廁所、廁所裡面也是陶瓷裝修、連路邊垃圾桶都是陶瓷製品,時間已經是1348、我想留時間參觀清園明閭的“陶瓷民俗展示區”、開始回頭,突然想起還沒有參觀風火仙師廟”、及時回頭參觀、因為門面不顯眼走過頭了

 
 
 
 
 
 
 
 
 
 
 
 
 
 
 
 
 
 
 
 
 
 
 

風火仙師廟裡供奉的是風火仙師童賓、童賓是明代萬曆年間景德鎮的燒窯把樁師傅、在燒造御器大龍缸時悲壯獻身、被後人奉為窯神,風火仙師廟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建築分享堂及後寢、面積約為485平方公尺、享堂與後寢之間兩側為走廊、上部架船篷式軒頂、中部為天井、下鑿成深池、四周圍以石製欄杆、有取水之意、19891月建築被公佈為景德鎮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來風火仙師廟後方就是廁所、我們竟然繞一圈

1400我們進入“景德鎮陶瓷民俗博物館”門樓、開始參觀前方的清園、一進門樓老太婆就被左側水塘小橋涼亭花朵所吸引、不得不停下腳步拍照,往前走還有如詩如畫的竹林、清園怎擺一幅毛賊澤東的畫像、破壞大好自然美景

 
 
 
 
 
 
 
 
 
 
 
 
 
 
 
 
 
 
 
 

古窯民俗博覽區的明清古建築群、就是陶瓷民俗博物館的清園和明閭,清園由四棟清代建築組成、分別是玉華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后宮、祖師廟和大夫第、都屬於品級較高的清代文物遺存,道路右側是瓷器街商店、我們進入左側

清園這四棟不同類型的清代建築、正中一棟是命名為“玉華堂”的祠堂,由照壁、門廳、享堂、後寢組成、平面闊朗空間高大、地面一色青石板、構架粗獷壯觀、雕刻彩飾富麗堂皇,內有展示蠟像、沒注意還會嚇死人、有景德鎮陶瓷習俗展、展示余鼎泰坯房、道運白土行、賴德昌窯業行、寶和珍顏料行、四汽茶、范永盛紅店、楊萬泰坯刀店、賴德昌窯柴行等陶瓷民俗陳列

祠堂後是“大夫第”的清代進士住宅、歷史上為清代浮梁縣庄灣佑村黃中理的傳世故居、由於黃氏家族的黃爵、曾經受封清代奉直大夫頭銜、故而宅前配備大夫第牌匾,旁邊配有一書廳和住宅相通、廳前設石欄水池、兩旁是格扇廂廊、門外有小花園、形成一處閒靜幽雅的小天地,祠堂右側是一棟滄溪民宅、為小康人家住宅,其後是窯柴行老闆的龐大住宅、共有三進、整個建築立勢軒昂用料考究、198712月由江西省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走出到瓷器街、還有時間當然往前走、來到“瓷碑長廊”、也是“瓷文化長廊”、好長的一段路往裡面延伸、盡頭是“明閭”,明閭中有明代浮梁縣瑤裡鄉程氏建造的世傳鄉鎮商鋪建築“瑤裡商店”、景德鎮市民俗古建築典型遺存實例“夏田閭門”、明代汪氏家族第五分支所建的祠堂“汪氏五股祠堂”、具有明清兩代交替時期特徵的民居建築“汪柏弟宅居”、絕無僅有的重工裝修裝飾的景德鎮明代民居建築遺存“金達故居”、以及景德鎮目前唯一的明代三層構造民居建築遺存實例“苦菜公大宅”,這些明代建築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和觀賞遊憩使用價值、整體構造出一個古色古香的環境、會令人有時光穿梭之感、可是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

左手邊是“明湖碧荷”、湖中遠處是“瓷音水榭”、剛才與一群遊客錯身而過、他們是剛欣賞完下午4點整的表演,景德鎮瓷樂團於1985年成功研製以瓷盤為主要材料的新型民族打擊樂器“瓷甌”、先後獲得國家發明銀獎和文化部科技成果獎、這套瓷樂器採用優質瓷土、按專業樂器技術要求精緻製作、演奏起來清晰悅耳、美妙動聽、是景德鎮瓷樂器聲如磬的集中體現、具有音質純正優美、音域音量適中、和音準校定後不受氣溫影響而較穩定等特點、屬於世界首創

 
 
 
 
 
 
 
 
 
 
 
 
 
 
 
 
 
 
 
 

拍完周邊景觀照與人物照之後、1418開始回程、礙於參觀時間只有2小時、下雨天又減緩參觀的速度、沒有參觀的都成為遺憾,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主要景點有歷代古窯展示區、陶瓷民俗展示區、水岸前街創意休憩區三大景區、我們可說只參觀完一半,千年瓷都景德鎮以其獨具特色的陶瓷歷史文化享譽國際、而生產陶瓷的古窯、更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古窯民俗博覽區作為展示景德鎮千年陶瓷文化的特色景區、景德鎮手工製瓷工序的傳承地、千年窯火的續燒地、通過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肯定、可說是實至名歸

回程把握機會繼續拍、來到“紫禁書院”、受不了美色的誘惑、眼看還有一點時間、就往裡面鑽一段路再出來,通過景區出口處、池塘邊也擺有12生肖獸首,路過“訪窯古道”的出口、有標示前方是“世博江西館”、回到停車場、1440上車、1443開車、比規定時間還早2分鐘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昌江區楓樹山蟠龍崗、占地約83公頃,是集文化博覽、陶瓷體驗、娛樂休閒為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是中國唯一的一家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國家級旅遊景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